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认真践行“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企业增效”的行业使命,以推动粮食行业“惠民生、优库存、提品质、补短板、促融合”为重点,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
一、惠民生,扎实抓好保供稳价助农增收
抓收购、稳粮价,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一是突出抓好收购工作。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坚持把保护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确保了农民卖“明白粮”、“放心粮”、“舒心粮”。2016年,全市收购稻谷15.5万吨(含托市稻谷2.6万吨),助农增收900万元以上。二是切实做好保供稳价。2016年,全市收购原粮30万吨、收购油菜籽3.6万吨,销售原粮32万吨、销售食用油2.1万吨,超额完成粮油购销目标任务,保证了全市粮油市场有效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三是大力实施科学储粮。在雁江、安岳、乐至持续推进小粮仓建设,保质保量完成了工程任务。目前,全市小粮仓已突破3.3万户,每年助农减损增收230万元以上。
二、优库存,着力改善储备结构确保安全
在加大中央政策性粮食去库存力度的同时,不断调整优化库存结构。一是加大去库存力度。灵活运用竞价销售、定向销售等多种方式,稳妥消化库存时间长的粮油,累计销售各类政策性粮油15.5万吨(临储菜籽油9.7万吨、粳稻2万吨、玉米3.8万吨),既有效推动了粮食去库存,又满足了我市加工转化企业的需求。二是全面落实储备规模。2016年是全面完成地方储备任务的截止年,我市全面落实了省核定下达的3.3万吨市、县级粮食储备规模任务,确保了地方储备粮管理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三是狠抓储备轮换管理。指导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把握好轮换节奏和时机,有力有序地推进储备粮油轮换工作,全面完成了2.9万吨的省级储备粮油(含小包装)轮换任务。四是妥善处理轮换亏损。积极协调财政解决市、县储备轮换亏损问题,市本级的市级储备轮换亏损由市财政全额弥补解决,县级储备轮换亏损由县财政全额弥补或部分弥补解决,累计解决轮换亏损700余万元。
三、提品质,切实增加有效供给造福食者
切实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大力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切实为食者造福。一是实施“放心粮油”工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思路,规范打造放心粮油配送中心5个、示范店67个、乡村粮油超市及连锁店185个,实现了“放心粮油”全覆盖。二是狠抓粮油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知名度,累计获中国地标产品、名牌产品、驰名商标3个,四川省名牌产品6个,四川省著名商标2个,2014年农博会金奖、消费者喜爱奖、特色产品奖各1个。三是强化粮食流通监管。主动适应粮食流通新常态,积极探索解决超期储存粮食监管和重金属超标粮食出库监管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力实施“监管创新年”行动。2016年,全市开展粮食执法检查175次,出动执法人员245人次,检查企业和粮食经营者348户次。
四、补短板,不断提升流通水平夯实基础
以“粮安工程”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水平。一是推进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强力推进中储粮资阳直属库20万吨建仓项目,目前已完成1期10万吨主体工程建设,并成功入装粮食5万吨;雁江城关省粮食储备库2.7万吨原粮低温库项目和安岳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近期将全面进入施工阶段;乐至国库5万吨原粮低温库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9月即将入装粮食;市粮库迁建项目已通过市专委会审议,待市政府常务任会审定后启动建设。二是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参与“智慧川粮”行动,建设智能粮库,大力推进我市信息化和粮食行业发展深度融合。今年拟投资1293万元,建设1个市级粮食信息化平台、3个县级终端、5个智能化粮库。
五、促融合,大力推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打造“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大力实施川粮产后服务工程。规范打造烘干中心7个,购置烘干设备10余(台)套,帮助烘干清理粮食1.8万吨,为农民挽回晾晒、虫霉等粮食损失180万元。针对农民储粮条件差、粮食保管损失严重的问题,安岳鑫粮仓创新建立了“粮食银行”,发展储粮户168户,代储粮食1000余吨。二是深入推进“互联网+粮食”。积极探索探索“互联网+放心粮油”营销模式,建成“东旭网购”、“嗨购网”2家电商平台,依托线下连锁超市为实体基础,以网购平台为线上销售前台,以配送中心做线下服务,实现“O2O”商业模式,有效拓宽了粮食营销渠道,实现销售收入300余万元。三是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大对涉粮企业的服务力度,积极与资阳邮政储蓄银行、成都农商行等金融几个结成信贷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今年上半年,为全市4家涉粮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资金910万元,累计达1.38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发展资金紧张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