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综合经济
资阳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5)
2018-01-03 10:51:01     浏览:140815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循环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引领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是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为推动资阳大力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循环资阳”、“生态资阳”、“智慧资阳”、“宜居资阳”和“便捷资阳”,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发展成效
综合经济实力平稳增长。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943.4亿元,比上年增长7.8%,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0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2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是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效果显现。四大产业园区有序高效建设,造车、食品、医药等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全省首台新能源空铁列车在资阳下线,共享铸造3D打印实现产业化应用,口腔装备材料产业从无到有,先进制造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化率为48.1%,位列全省第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二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初具规模。重点发展临空服务业,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高端服务业产业基地、内陆开放合作平台和空港卫星城。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业,打造全省康养融合、医养结合的先行示范区。积极发展都市休闲旅游业,依托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打造成渝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2016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76.6亿元,增长8.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亿元,增长10.5%。三是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借力“互联网+”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千亿示范工程启动实施,安岳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位居全省前茅,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柠檬、蜜柑等特色水果种植达100万余亩,其中安岳柠檬种植规模、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占全国80%以上。对外开放成效明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建设内陆开放前沿区。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6.5:54.2:29.3,城镇化率达40.1%。
循环经济发展初露成效。资阳积极贯彻落实“两山”科学论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形成,资源节约利用有效推进,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39%。2016年,全市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7%。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100的天数达到73.1%。2016年末,全市有省级及以上生态镇11个、市级生态村667个。
 

(二)发展机遇

 

全面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统筹推进。资阳市政府以三大突破口大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拓展城市绿色空间,三是强化建筑扬尘治理。资阳市环境质量状况明显提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17年1月至5月20日,资阳市主城区优良天数率为73.6%,相比上年同期上升11.9%;城市水源地水源状况,2017年1—5月资阳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82.2%,相比去年同期上升21.5%;声环境质量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各类功能区点次均达标。
抢抓国省政策机遇,打造内陆开放前沿区。一是国省区域布局优势叠加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实施的推动下,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成都平原城市群加快建设,中国(四川)内陆自贸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资阳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为提升产业层次、健全综合交通网络、完善城镇体系带来重大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规划建设,为资阳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临空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扩大开放合作和加快建设资阳内陆开放前沿区等带来宝贵的历史机遇。

发展不平衡。2016年,全市经济总量在全省位列16,排名偏后;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仍然不高;三次产业结构“二三一”分布特征明显,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比重偏低;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开放层次不高;城镇化率有待提高。

 

循环经济发展基础较差,宣传推广效果有待提升。当前,资阳市资源消耗型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包括:污染减排形势严峻;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节水措施不足、水质污染堪忧、再生水利用水平不高、河流生态用水缺乏;建设用地增长较快,耕地占补难度不断增大;能源自主调节能力较弱,节能任务艰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数量大,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等;对循环经济宣传推广模式较为单一,社会对循环经济认知较为狭隘。
循环经济发展体系较弱,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不足。循环经济的法规体系、责任延伸制度、统计制度等不够完善,区(市)县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工作较为滞后;试点单位示范带动能力不强,企业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研发平台建设滞后;先进适用技术引进不足,且未得到普遍推广,还缺乏系统完善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
3、《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51号)
4、《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第8号)
5、《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 号)
6、《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发改环资2017〔751〕号)
7、《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川府〔2005〕38号)
8、《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发改高技〔2017〕1245号)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2、《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3、《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
4、《“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6〕65号)
5、《“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6、《“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7、《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8、《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9、《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10、《资阳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丘区生态江城和人文历史趣城”的城市定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的,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构建循环产业链为手段,推进全市能源、资源消耗的减量化,传统行业的生态化改造,加快构建循环型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体系,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基本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把资阳市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 基本原则
坚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严格贯彻落实“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开展减量化,再利用及资源化等各项活动都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源减量的基础上。以物质、能量梯次使用建设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使全市生产和流通领域达到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建立新型的绿色发展模式。在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过程中,要保障生产安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防止产生再次污染。
(二) 统筹推进、循序渐进、协调发展的原则

 

按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循环经济与产业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循环经济发展全面融入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相融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督促企业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理性选择,将技术创新作为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动力,动员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营造公正公平、规范有序的外部环境。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机制,倡导公众“绿色消费”,夯实发展循环经济的群众基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制定相关扶持、优惠政策法规和措施,建立引导性资金、项目,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职能,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激励机制和体系。
坚持以创新开放为驱动,加快先进技术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应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走出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坚持以发展新兴支柱产业为支撑,注重特色产业的发展,与产业升级改造、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相挂钩,以利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应注重不同区域发展的特殊性,落实重大区域战略,着力构建区域资源循环体系。在经济发达、科技力量较强的区域,应加强科技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在大宗废弃物产生较多的区域,就应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上有大的突破。
资阳市发展循环经济要使规划目标与措施尽可能可操作化、利益化,抓住发展循环经济的要件,尽力降低风险,培育打造龙头企业。采取资源整合、产业整合、技术扩能、集群发展等途径,加速企业扩张,做强老支柱,培育新支柱,整合延伸优势产业链和产品链。
三、发展目标

 

1 、优化绿色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以节能降耗、提高效益为目标,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模式,清洁生产逐步推广,继续建立扶持一批循环型工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工程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实现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废物排放明显减少,循环发展对污染防控的作用明显增强。
2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力争到2025年,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城市典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的共生体系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实现有效衔接,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建筑水平明显提升,经济质量显著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禽畜粪便资源化率达到85%,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5%,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80%。
3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内。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控制在国省下达指标范围内。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断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95%。
4 、新的资源战略保障体系基本构建

 

建立起三大保障体系,即以地方党委、政府为核心,社会成员分工明确、科学管理、运行顺畅的组织领导体系;以法律为依据,财政、税收、投资、价格为杠杆的引导激励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职责任务分解为手段的统计评价体系。
5绿色循环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循环经济、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理念深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绿色产品使用比例明显提高,节约资源、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行为蔚然成风。通过宣传教育、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建成一批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村庄)、绿色市场、绿色宾馆饭店;循环经济知识逐渐普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以绿色消费为特征的循环型社会初步建成。
6 、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基本完善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体系为保障,着力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循环经济工业园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节能产业基地、“四节”示范工程、绿色建筑和绿色社区、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工程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等,建设一批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硬件支撑体系,建立完善以技术、政策、文化等为核心的软件支撑系统,具有资阳特色的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基本完善。
本规划根据《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和《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资阳市情,编制资阳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见下表:
表1 资阳市2017-2025年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指标
单位
2016
2020
2025
指标性质
1
单位GDP能耗下降
%
-
[16]
(16)
约束性
2
单位GDP用水量
立方米/万元
 
 
 
约束性
3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
%
-
[18]
(18)
约束性
4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立方米/万元
 
 
 
约束性
5
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
万元/亩
 
 
 
约束性
6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55
60
预期性
7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65
75
预期性
8
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
%
 
75
80
预期性
9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
%
30
35
40
预期性
10
规模畜禽养殖场整治达标率
%
90
100
100
预期性
11
秸秆综合利用率
%
80
92
95
预期性
废物
排放
指标
12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达到省下达指标
 
约束性
13
氨氮排放量
万吨
 
约束性
14
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约束性
15
氮氧化合物排放量
万吨
 
约束性
16
烟(粉)尘排放量
万吨
 
约束性
其他指标
17
节能环保产业产值
 
 
 
 
预期性

备注:[]内为“十三五”累计数;( )内为“十四五”累计数;
      指标可达性分析:围绕造车、医药等重点产业,扶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加大循环经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倡导绿色消费,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实现工业能耗、用水量、有害气体排放等指标实现规划目标。伴随着资阳市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分工明确、科学管理,循环经济指标基本能够实现。
规划期内,资阳循环经济将按照“优化布局、产业集聚、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要求,统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空间和产业布局,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升公共设施平台共享能力。
资阳市循环经济的总体布局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优化发展区,包括雁江工业集中发展区;第二层次为示范推广区,包括资阳高新区;第三层次为重点推进区,主要包括乐至工业集中发展区、安岳工业集中发展区。明确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其中,重点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大力打造“一核一极四区”,形成主导产业区、县域发展区、特色产业园联动发展的多元多层次现代产业园区发展新格局,以达到工业循环经济突出各区域工业特色的目的。
1、建立资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控制制度
各地要根据市政府下达的建设用地、耗能、用水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规划调整产业结构规划。各地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当地建设用地、耗能、用水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2、实施落后产能淘汰制度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对资阳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的重点行业,尽快建立完善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制度,确保按期实现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目标。
3、构建考评与问责制度
根据《资阳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规划目标和具体安排,建立切实可行的循环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问责制度,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打分,严格把控指标,将标准落到实处,及时发现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面临的主要困难,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加快循环经济建设进程。
4、推进绿色信用管理制度
建立企业循环经济信用评价制度,将企业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信息、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安全环保信息、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质量信息等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支持开展企业绿色(环境)信用评价并作为信贷审批、贷后监管的重要依据,依法依规采取联合惩戒措施。
围绕资阳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行业,推动行业间循环耦合链接,构建“静脉串联”、“动脉衔接”、产业间“动态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积极扶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大力推广绿色农作物种植业。积极发展立体种植模式,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建立有机农业开发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推行清洁生产,适当延长产业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及废弃物利用的专业化和规模化进程,提高农作物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程度。
适度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业。加快旅游与生态农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以柠檬、柑橘等为代表的观光、休闲、采摘、农耕文化体验、农产品销售等农业基地、种养循环产业基地。结合城市生态、江河林地、特色果蔬基地,办好雁江荷花节、葡萄采摘节、乐至烤肉节、安岳柠檬节等节会活动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业。进现代化技术和加工工艺,建设一批食品深加工园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冷链加工、仓储物流、检验检疫、电子商务等商贸平台,打造面向成渝、辐射西部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中心和大宗农副产品集散地。围绕生态饮食理念,大力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绿色加工,宣传具有资阳特色的功能型农产品。
重点发展资源循环利用型畜牧业。一是提升规模养殖标准化水平。推行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加强规模养殖自动化饲喂、环控、防疫、清粪和管理等环节设施装备建设,提升“五化”水平。二是努力实现生产全过程的物质流管理。从规划布局、清洁生产,到改善饲料结构、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以及对禽畜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整个过程都需对其物质流的路径和效率进行科学管理。三是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采用PPP模式,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畜禽粪污转运、施用专业化服务,扩大利用范围。四是建立农牧结合模式。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单位面积养殖规模,推行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促进畜禽粪肥还田利用。
优化发展高效水产养殖业。一是逐步推广内循环池塘水养殖。二是推进规模化健康养殖,强化养殖的集中管理。三是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生态示范区建设。
2、转型升级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构建汽车制造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是提升汽车制造技术,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规模,引进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及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推动四川现代20万辆商用车项目达产,围绕四川现代实施汽车配套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实施低速货车项目和专用汽车及装备项目、中高速发动机零部件项目建设。实施新能源配整车及动力电池、整车控制系统、充电机等套设施制造项目。引进国外汽车导航、电子雷达等高端汽车电子项目、高端汽车零部件项目。二是构建汽车循环产业链。以废旧汽车回收利用为核心以汽车生产为纽带,连接汽车行业与加工业,形成汽车行业—汽车生产加工—汽车产品—废旧汽车回收利用—汽车产品(包括零配件产品)的汽车行业循环型产业链。
打造高附加值医药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是促进医药行业产业集聚。推动建设西部医药生产研发基地、西部绿色食品生产及配送基地,加快制药企业集聚。二是推动传统医药产业向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以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为重点,大力引进优势企业,壮大发展现代中药制造业,加快发展化学药制剂、高端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着力开发新型疫苗、基因药物、靶向药物等新药,不断扩大规模。三是强化制药技术,推进技术革新。加速人源化克隆抗体、片剂、贴片等生产线,3D打印手术模型、手术导板等医疗器械的升级,实施生物医药人工合成材料、天然生物材料生产项目。依托现有医疗器械骨干企业,引进高端企业,发展手术室净化系统、手术设备及耗材、医疗中心供氧系统等产品,做大做强医疗器械产业。
形成建材行业循环产业链:一是以工业固体废渣、建筑废物回收利用为核心,以建材产品加工为纽带,形成工业固体废渣、建筑废物、生活污泥与垃圾—水泥、新型建材等建材行业循环型产业链。二是积极推进绿色建筑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加快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区和可再生能源集中连片开发示范区。
推进特色食品加工循环产业链:一是扩大绿色食品生产,提升产品知名度,鼓励绿色产品生产。加快发展以猪羊肉、小家禽和水产品为主的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对粮、油、柠檬的深加工能力,扩大调味品等特色农产品产量。依托百威英博啤酒、加多宝等重点企业,提升资阳造饮料产品的品牌影响力。鼓励食品企业按照航空食品标准提档升级,引进航空旅行食品生产企业开展研发、生产,壮大食品饮料产业发展。二是严格控管食品加工行业。对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许可、市场准入、产品标准、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逐项检测和评估,取缔非法生产企业,严肃查处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
发展纺织、鞋业循环产业链: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着力开发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新型差别化纤维产品,壮大发展纺织、高档面料、装饰、服装等下游产品。二是实现产业的承接、转移。积极承接成都、重庆及东部沿海制鞋企业转移,大力推进安岳渝成制鞋产业园、乐至万贯制鞋产业园项目建设,开发较高档次产品,加快形成制鞋产业链。
3、积极培育服务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打造生态旅游循环产业链以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统领全市旅游发展,加强智慧旅游、安全管理和市场规范,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服务能力。着力打造蜀人原乡、红色帅乡、石刻之乡特色旅游品牌,培育文化体验、生态旅游、高端休闲、康体养生、农业观光等旅游消费热点,鼓励发展自驾游、低空旅游、旅游装备、旅游传媒等新业态。创建一批国家A级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度假旅游区。推动资阳旅游由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综合转型提升。大力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深化成资旅游一体化合作,推出连接成渝的佛教、红色、生态、美食旅游线路,主动融入四川世界旅游目的地体系。
完善绿色物流循环产业链:一是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积极构建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为一体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高质量发展现代物流集聚区。二是加快以县物流中心为重点的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物流中心控制性详规,加快区内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合理配置仓储区、物流配送区、货代中转区、商贸流通区和配套服务区等主要功能区,加快形成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园区现代物流体系。

专栏1六大特色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国家机车和汽车制造及出口基地:依托资阳机车产业园、四川现代产业园以及中车资阳机车、四川现代、南骏集团等企业,做大做强整车企业,突破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完善车产业链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打造形成全国一流的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
西部临空产业基地:依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高起点布局临空产业,集聚高端资本、技术和智力要素,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保税仓储、快递转运等航空物流业,加快引进和培育以航空制造业、保税加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推动飞机及零部件维修、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发展,形成以航空物流为核心、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互促、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的临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成渝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以打造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目的地为重点,加大安岳石刻、陈毅故里、佛山橘海的开发力度,着力建设成渝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西部绿色食品生产及配送基地:围绕绿色、有机主题,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绿色健康饮料和航空旅行食品产业,做精做优食品产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区域性品牌。
西部医药生产研发基地:以资阳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为依托,加强与医药院校和研究所的合作,积极构建现代中药完整产业链,大力发展化学药品、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行业,建设形成西部医药生产研发基地。
四川清洁能源基地:依托“安岳气田”的丰富储量,加快油气钻探开发,提升清洁能源就地生产能力,延伸油气产业链条,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型的天然气产业,拓展天然气在工业生产领域应用。

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摆在与资源开发同等重要的地位,把资源节约工作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领域,在企业、园区、产业、城市或社会四个层次积极推进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
1、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遵循“开源节流,重在节约,贵在管理”的原则,大力构建水的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严格实行生产生活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合理利用政策杠杆和经济杠杆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1)厉行节约用水
积极创建节水型示范区,重点抓资阳高新区、雁江工业发展集中区等地区节水型示范区建设。严格限制缺水地区发展高耗水工业项目,重点抓好资阳高新区 、乐至地区的工业节水工作。坚持节水型产业发展政策,调整产业结构,逐渐淘汰高耗水、高污染行业;通过技术改造、清洁生产、“零排放”等措施节约用水,提高企业内部污水处理和回用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工艺用水的净化回用率。
推进城市节水:一是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实行节水设施与城镇建筑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水损耗率。二是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推广使用新型优质管材,连接件和开关装置。三是鼓励城市节水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加大对节水设备和器具的研发投入。四是通过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用水观念。五是科学合理制定水价。完善定额制度,实行差别定价,适时开征水资源税,利用经济政策杠杆节约用水。
推进农业节水:以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微灌和喷灌为主要灌溉措施,大力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围绕盆地丘陵区广泛分布的中小型水源工程,重点发展主要粮油产业的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有效提高丘陵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发展柑桔产业、特色水果产业微灌技术;发展蔬菜设施农业微灌技术;发展中药材和蚕桑产业的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和微灌技术;大力发展依托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的循环节水农业。
加强水资源统一监管: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禁止超采、滥采地下水。加强防治水污染工作,缓解水质性缺水状况。建立完善全省行业取水定额指标体系,研究提出水资源宏观分配指标。
(2)水污染防治和污水回用
积极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良好水体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贯彻落实“水十条”,加强沱江流域资阳段等重点流域区域污染综合治理,强化化工等行业污染治理,严格入河排污管理,保护重点流域、区域和良好湖库生态环境。加大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整治城市黑臭氧水体,构建综合长效的水环境治理体系。
规范污水治理:研究再生水利用范围以及污水深度处理标准和规模,积极推进城乡再生水供水系统改造,合理布局再生水管道,推动公共建筑和住宅再生水回用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用于园林浇灌、道路保洁、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公共再生水设施,逐步实现城镇单位的非生活用水使用再生水,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重点推进资阳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拟建乐至县童家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2025年全市要全面建成布局科学、合理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2025年达到85%以上。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发展污染小的工业项目,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重点抓好制药、造车、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使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最小化。
大力推进重点工程和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资阳市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切实保护饮用水源,加强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污水处理配套管网的建设和改造,使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后1年内实际处理污水量不低于设计能力的60%,3年内不低于75%,加强污水处理厂监管,确保正常运转、达标排放。 
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回用率、中水回用率:根据节水型城市要求(污水处理回用率应达到≥20%),扩大中、污水回用设施规模,加快主要城市中、污水回用设施建设,在污水处理厂规划设计时考虑中、污水回用设施的建设,提高中、污水处理能力,扩大回用量。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要积极改进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技术处理水平,鼓励发展和推广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高效治理技术,提高污水深度处理能力,提高废水排放标准,提高处理后水质。
(3)雨水利用
鼓励综合利用雨水(空中云水)、地表水、地下水,打造生态海绵城市。充分利用雨洪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鼓励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雨水集蓄技术和洪水利用技术,鼓励开发和推广地表水和地下水利用技术,开展河道蓄滞雨洪和汛期雨水滞蓄回补地下水工程研究。
2、节约能源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调整优化能源使用结构,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工程建设,加强十大节能工程建设,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1)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鼓励发展高附加值、高增长、低能耗的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工业服务业,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对现有不列入淘汰范围的重点高耗能企业通过技木改造、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实施有效的节能措施,定期开展节能专项检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能耗。强化工业、交通节能,大力发展节能、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鼓励对外商投资节能领域,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严格限制高耗能外资项目。建立高耗能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
(2)着力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和管理
重点抓好重点工业耗能行业的节能,加强执法监督检查,督促企业提出具体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重点耗能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对实施双千企业节能行动的高耗能企业,要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和考核。建立健全能源购进、消费、库存统计台账,全面及时报送能源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反映企业节能降耗成效。
(3)加强节能监管
一是健全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格节能管理制度,明确节能执法主体,强化政策激励,加大惩戒力度。二是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和备案,从源头杜绝能源的浪费。三是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市、县以及重点耗能企业,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四是加大节能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等情况。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不准开工建设和销售。对违法行为要公开曝光。
(4)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一是扩大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供应规模与使用范围。依托“安岳气田”的丰富储量,加快油气钻探开发,提升清洁能源就地生产能力,延伸油气产业链条,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型的天然气产业,拓展天然气在工业生产领域应用。鼓励企业与居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成熟产品;新建住宅区和公共建筑实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与建设,提高太阳能光热、光电使用效率。二是鼓励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利用大型餐馆、酒店的厨余垃圾、园林绿化修剪下来的树枝(叶)、工业生产和食品饮料加工残渣、屠宰养殖废物、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居民生活垃圾等,开发生物质能,生产新型清洁能源,实现废弃物资源化,降低垃圾处理负荷与成本。三是开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基地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建设。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结合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开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的可行性研究、编制规划、制定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和产业指南。
(5)加快节能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
重点支持和推广一批节能降耗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开发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IGCC)示范工程研究,清洁煤燃烧技术;应用清洁能源、高效节能锅炉、高耗能行业节能优化技术;绿色照明、建筑节能技术;新能源开发与再生能源回收利用技术、清洁汽车和相关产业关键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化等。
(6)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
发挥政府机关、学校、医院节能示范作用,重点抓好办公楼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推行公共机构节能采购,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设备和产品,节约办公用品。
3、土地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
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以土地规划修编为突破口,转变观念。综合考虑土地资源潜力、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切实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加强土地宏观调控
继续推进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按照集中利用和节约利用的原则,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供地政策的调控作用,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布局和结构的优化。 
(2)积极盘活存量土地
以优化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布局为引导,加大力度盘活消化闲置土地的清理和处置力度。积极采取多种途径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土地置换工作力度。
3)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坚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方针,严格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土地供应总量。
4、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1)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
严格执行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技术标准,实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工作。推行产品生态设计,提倡鼓励使用再生材料。推进再生材料的循环利用。鼓励包装容器的重复使用,提高循环利用率。推行一次性塑料袋的有偿使用制度,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2)延长材料使用寿命
鼓励生产高强度和耐腐蚀金属材料,提高材料强度和使用寿命。在宾馆、旅业、餐饮业等行业提倡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3)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
制定节约包装材料的政策措施,重点研究禁止过度包装和奢侈豪华包装的政策措施。从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入手尽快制订和出台规范性政策,并监督实施。
建立和完善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处理系统,建立健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和管理机制,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围绕废弃物综合利用,探索建立适应我市实际的静脉产业发展模式。
1、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
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提高燃气普及率,减少煤灰垃圾产生量。提高半成品供应量,鼓励净菜上市。倡导绿色消费,鼓励节约使用生活用品,少用一次性物品。建立垃圾的分类回收体系,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
完善一次性消费品限制使用制度:制定发布限制生产和销售的一次性消费品名录及管理办法,对纳入目录的产品实行分类管理,制定完善限制一次性消费品的相关政策。支持研发可重复使用的替代产品。研究制定一次性产品的生态设计标准,提高回收利用率。
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逐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在雁江区率先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逐步向区县全面推行,建立区域性的垃圾处理中心。在资阳市建立完善的废旧物收集系统,逐步向区县推广,到2025年每个区、镇至少设置1个收集点,规划建设3个区域性的废旧物综合利用中心。
2、提升废弃物回收利用率
健全废弃物回收利用网络,成立股份制公司或联合体,开展废弃物的收集与再利用,加强废弃物的收购和使用。将废弃物回收和社区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发挥社区力量,提高回收利用率。
3.支持再制造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废旧汽车和废旧轮胎等产品的再制造。造车是资阳的特色和优势行业,行业规模和消费市场规模十分巨大,当随着再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在传统拆解利用和绿色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再制造利用,加大对再制造关键技术特别是汽车再制造关键技术的攻关,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和轮胎翻新行业。二是规范再制造服务体系。针对不同产品特点,建立以售后维修体系为核心的旧件回收体系,规范发展专业化再制造旧件回收企业。
4、严格执行废物强制回收制度
按照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对于列入国家强制回收名录的产品或者包装物,严格执行废弃物强制回收制度,生产企业必须对废弃的产品或者包装负责回收;对其中可以利用的,由生产企业负责利用;对因不具备技术经济条件而不适合利用的,由生产企业负责无害的处置。生产者委托销售者或者其他组织进行回收的,或者委托废物利用或者处置企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的,受托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负责回收或者利用、处置,消费者应当将废弃的产品或者包装物交给生产者或者其委托回收的销售者或者其他组织。
1、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1)积极防治新污染
认真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所有新扩改建项目,禁止新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和经过评价可能导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项目,新建电厂必须同时配套脱硫设施。提高化学工业、化学原料制造等主要有机毒物排放行业的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有机毒物排放。
(2)提高环保建设水平,加强环境监督管理
进一步强化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质量和水平,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加大环保收费政策实施力度,强化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严防污染由发达地向欠发达地、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3)严格实施总量控制制度
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有效控制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建立健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配和削减台帐监控系统,建立完善重点污染源档案系统,确保总量控制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4)进一步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进一步加大审核力度,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全面开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效削减污染负荷。对已公布的企业加强指导和监督,促进其加快完成审核工作,并将企业清洁生产方案实施情况纳入日常环境监督管理。
(5)深入推进环保示范创建活动
发挥资阳市创建环保模范带头示范作用;深入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以点带面推动农村生态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2、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1)改善生态系统
注重生态恢复,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频繁地区,采取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依法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对水源保护区进行综合治理和全面生态恢复,确保水源优质,环境优美。
(2)治理环境污染
一是治理大气污染。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城市节能,在电力行业和主要二氧化硫排放企业安装脱硫装置。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机动车排放标准,加大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力度,推广使用清洁汽车和清洁燃料,强化在用车污染控制,最大限度降低机动车污染排放。二是治理水污染。继续大力推进沱江流域综合整治和治污工程。对市内主要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使河流水质达到省规定的标准。
(3)加强饮用水源地和自然生态保护
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禁止任何新建项目上马,对已有的开发区、工业企业要加强管理。完善饮用水安全警示系统,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控,及时掌握水源水质状况。建设生态防护带,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4)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按照集中控制的原则,所有的工业园区都要建设污水集中处理和集中供热、供气设施。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和特色基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合理规划和调整沿江污染物排放口,所有新建排污口都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

1加快建设成渝次级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西部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依托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现代轨道交通枢纽和公路枢纽,规划建设集航空、现代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通道、航运、城市公共交通、农村小微通道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贯通成渝多元化交通路网,形成融入成都一体化、贯通成渝多元化、辐射周边便捷化的大交通格局。着力提升市域交通大通畅格局,改善中心城市、县城、乡镇的交通条件,构建资阳市域“40分钟交通圈”和县域“30分钟交通网”。
2、提高水利保障能力
围绕“一江两翼、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全域治理”的治水思路,坚持建设与管理、治理与保护、供水与排水“三个并重”,突出骨干水利工程建设,统筹以毗河供水工程为龙头的重大水利工程,提高城乡供水排水能力,增强城市供排水保障水平。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提升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构建水的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实现“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平安水利”治水兴市目标,不断提升水利综合服务水平。
3、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网络系统
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牢牢把握经济社会智慧化发展新趋势,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深入融合到交通、市政、社会管理等领域,构建高速、泛在、普惠、安全的信息网络体系。
4、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坚持“适度超前、节能优先、优化结构、综合平衡”的原则,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构筑经济、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建设提升骨干电网,启动四川资阳500千伏等变电站扩建工程;改造优化油气管网,合理布局市域高压输气管线,积极推进CNG、LNG加气站建设,推进分布式能源进重点企业、重点园区。
第四章  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针对资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重点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内容,按照先行试点、后行示范、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选取具有资阳地方特色和有良好循环经济基础的项目作为资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发挥其示范效用,辐射、带动整个资阳市循环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
根据不同产业性质,资阳将建立工业示范园区、农业示范园区、服务业示范园区。
依托资阳现有的四大工业园区,按照生态环保优先,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生态效率原则、层次化原则,以加快提升主导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为目标进行有重点,分批次的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将中国西部(资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作为资阳核心工业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打造,规划在该片区建立企业间共生形态的强关联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其主要产业可包括:机械加工、轻纺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建设过程中通过污染物综合利用,污水综合处置和中水回收利用为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核心,辐射多个相关联企业,通过能量、物质等的循环利用,构成循环经济网,有效涵盖整个工业发展区。此外汽车制造作为资阳市的支柱性产业,将资阳市的汽车工业园、南骏汽车产业园合并打造。作为另一个工业示范园区。该园区建设以生态环保、零污染为建设目标。必须坚持引进项目时坚决不让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园,园中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等原则。通过两个核心工业示范区的建设,辐射扩散,带动整个资阳工业的循环发展。

 

以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作为建设目标进行园区建设。在园区内,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轮转,发展集约化农业,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养殖、灌溉技术,实施农业绿色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三合一的战略部署。推进养殖基地标准化生产,全面实行农业废物无污染处理和原料循环利用。加强畜禽规模化养殖,完善集约化循环养殖。同时,在园区内积极推进节种、节肥、节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最后在农业示范区内布局三大基地,即:高附加值农产品基地、绿色无公害养殖基地、绿色农作物种植基地。

 

临空经济区是资阳最核心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将临空经济区打造成为资阳市循环经济服务业示范园区是目前工作的重点。以“科技创新驱动、资源高效利用、产业绿色发展”为园区建造目标,以绿色发展和市场导向作为发展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服务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及节能环保产业三大板块,在2020年将临空经济区建设成资阳市循环经济服务业样板工程。抓好四大园区重点建设任务:建设科技研发中心,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建设园区生态工业体系;构建节能环保产业链,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加快园区交通、环境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工程

 

逐步建立环境管理示范企业、清洁生产示范企业、节能示范企业、节水示范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力求从多方面落实资阳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工程。

 

以对环境可能造成潜在威胁的企业为对象,建立环境管理示范企业。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以环境为重,将减少污染,节能减排作为生产和消费目标的企业,纳入环境管理示范企业。首先建立100家环境管理示范企业,目标规划在2020年建成200家环境管理示范企业,2025年建成资阳市环境管理示范企业300家。对于环境管理示范企业制定完善的环境档案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环境事故预防及处置制度,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积极参加绿色产品标志认证。

 

 

以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作为重点对象,建立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在汽车、医药、建筑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行业领域中,选定50家作为资阳市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同时在上述50家企业中确定5家企业进行废水“零排放”示范,5家作为生产原料“无污染”示范。目标规划在2020年建成100家资阳市清洁生产企业,2025年建成300家清洁生产企业。对于清洁生产企业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重点是过程设计、材料选择、储存运输和再循环设计;对建立的清洁生产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以生产过程中高耗能行业作为重点对象,建立节能示范企业。在汽车、电力、建材、制鞋等高耗能领域,选择50家作为资阳市节能示范企业,同时在上述50家企业中确定5家企业进行“生产节能”示范,5家作为 “技术节能”示范。目标规划在2020年建成100家资阳市清洁生产企业,2025年建成300家清洁生产企业。    对于节能示范企业建立完善的节能降耗管理制度和方案,用能设备有专人负责管理、记录、总结用能经验;要求清洁生产企业必须逐步淘汰老、旧、耗电量大的灯具、生产设备和办公设备,更换节能灯具、高效节能的生产设备、办公设备,进行电力管线优化布置,实现无纸化办公。

 

选择生产过程中用水量大,但节水效果明显,且管理先进的企业作为节水示范企业。首先建立全市节水企业50强,同时目标在2020年实现建成100家节水示范企业,2025年建成300家节水示范企业。对于节水示范企业建立完善的节水管理制度;要求节水示范企业改进高耗水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淘汰高耗水的设备;引导企业开展中水回用。 

 

围绕重点行业领域,对于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对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等进行回收利用,对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的企业,选择50家作为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目标规划在2020年建成100家资阳市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2025年建成300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对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积极开展工业垃圾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建立废弃物安全处理机制;要求企业完善废物、废水、废气的回收利用。
 

 

 

专栏循环经济重点企业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超窄轨无人驾驶快捷运输系统研制及产业化,油-电混合动力交流传动机车产业化。

中车玉柴四川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分布式能源电站用大功率燃气发动机的研制及产业化。

四川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纯电动客车开发。

四川中车共享铸造有限公司:大容量射芯技术在280柴油机机体中的研究应用。

资阳市精工机械有限公司:移动式旋转窑双夹盘码坯机。

四川默森药业有限公司:第三方O2O智能联接器感应系统在智慧城市布局中的应用。

重点外贸企业:安岳县伟达商贸有限公司、四川省乐至贵均卫生材料有限公司、四川鑫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联友纺织工业有限公司。

 

           逐步建立资阳循环经济示范县(区)、循环经济示范社区(绿色住区)、循环经济示范村镇(绿色村镇),力求从面到点深入落实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县(区)的创建工作,以实现城市经济全方位循环,低碳环保为建设目标,建设循环型城市和生态化城市。目标到2025年建成资阳市两县一区全面循环经济示范县区工程。

 

          在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县区的基础上,建设城市循环型社区、住区:在资阳市两县一区范围内选择一定数量有潜力打造成循环型的住宅小区、社区作为循环经济示范社区、示范住区,即绿色住区。循环经济示范社区以绿色建筑、绿色环境、绿色管理和绿色消费行为为重要内容。

 

           在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县区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循环城市建设的深度,推行循环经济示范村镇试点,打造绿色村镇。在大资阳范围内选择一定数量的循环型、生态化村镇作为循环经济示范村镇(绿色村镇)。循环经济示范村镇的特色是建设生态化村镇、绿色化村镇、零污染化村镇。

 

 

及家庭

           通过建立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深入到社会各处对于资阳市扩展循环经济发展的广度具有重要作用。

 

          资阳市各级党政机关都有义务宣传和倡导循环经济,选择实行绿色办公的机关作为节约型示范机关。重点从现有照明、供给排水、供冷、垃圾分类回收等设施改造入手,对办公楼进行“绿色改造”,量化各机关绿色办公考核指标。提倡无纸办公,利用电脑接受传真,探索绿色政务的途径,为全面建设绿色政府打下基础。目标在2025年实现资阳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面实现绿色办公。

 

          在资阳市所有初、高中、小学不同阶段的学校中,各规划3-5所学校作为循环经济节约型示范学校。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从循环经济理论教育和循环经济具体行动两方面切入。在垃圾分类、资源回收、节能检查监督、环保宣传、互动体验式环境教育、推广节能产品、环境调研、节能产品研制等方面展开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完善学校回收网络,开展校园再生资源回收;开展互动体验式环境教育;设立环保公益柜台,推广节能产品;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各项环保宣传活动;节能产品研制;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目标在2025年实现资阳市学校全面循环经济化。

 


 
 
专栏3节约型示范学校重点项目
 
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创建省级示范园4所,市级示范幼儿园12所。每个乡镇建成1—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开展民办幼儿园购买服务工程。
 
义务教育:实现市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市新增11所小学、9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3所初级中学、1所12年一贯制学校,切实化解学校大班额。
 
普通高中: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2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达97%以上,升入高等学校的各项比例位居全省前列。
 
中职教育: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创建示范性中职学校1—2所、示范性专业5个,中职在校学生达到5万人,升学人数达到5000人。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力争引进1—2所高等学校。
 
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市完小以上中小学装备标准化全覆盖;全面完成“三通”建设任务,基本建成市(县)两级数据中心,逐步形成优质特色教育资源并向边远地区推送。
 
“全面改薄”项目: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总投资7.5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及运动场38.6万平方米。

           医院作为特殊的单位,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发展医院循环经济不仅有利于病人的康复,更能助力资阳市建立循环经济城市。以医院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医用垃圾处理、医院设备节能四大考核指标为基础,选择3家医院作为循环经济示范医院。目标在2020年建成资阳市“节约型示范医院十强”,到2025年建成资阳市医疗全面可循环化。

 

 
 
专栏4节约型示范医院重点项目
 
卫生:以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不超过6.5张,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7张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为基准;加快推进建成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诊疗中心、资阳市中医医院业务用房、资阳市人民医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市区疾控中心、“120”指挥中心、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乐至县安康医院业务用房等重大项目。

节约型示范家庭

 

 

家庭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位,建立示范家庭既可以把循环经济落实到家庭,又可以体现资阳市“全民动员原则”。从居民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家庭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考核,首先确立100家循环经济示范家庭。目标在2020年创建500家循环经济示范家庭,到2025年实现“千户示范家庭”计划。通过树立模范家庭,引导广大家庭树立科学、健康、节约的生活理念,树立节约资源的环境意识,从而将循环经济的建设有效地融入到全市人民日常生活中去。

 

 

 

建设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不仅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更能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对于资阳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资阳市将建立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和绿色办公示范单位,力求通过绿色工程将资阳市打造成为宜居的生态城市。重点选择写字楼、大型商场、酒店、图书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和有代表性住宅建筑作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从设计、建材、供水、供电、供冷、照明、垃圾分类回收设施等方面全面引入循环经济理念,特别侧重建筑的耗能性能,使之达到节水、节电、节材、节地、绿色环保、方便舒适的目标。

 

 

 
 
专栏5   循环经济重点项目
 
 
 1、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项目
 
 
资阳临空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区、资阳口腔产业园、资阳机车产业园、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骏富科技产业园、渝成制鞋产业园、浙粤节能产业园、南骏汽车产业园、现代产业园、乐至万贯鞋业产业园、安岳县机械产业园
 
2、服务业循环经济项目
 
华为天府云计算中心项目、资阳市万达广场、乐至县城北塔片区商务区、省级创新创业孵化园项目、西部电子商务集聚区、前后科技西南(资阳)电商城项目、资阳城东物流园区、安岳城东物流园区、乐至童家物流园区、资阳物流园区(南区)、毗河供水乡村旅游景观带项目、智慧旅游体系建设项目、佛山橘海旅游开发项目、绿能生态农场项目、花溪谷旅游区项目、乐至县孔雀湖生态田园度假项目、“中国乐至·五彩林乡”项目、安岳县关公湖旅游区建设项目、毗卢洞—华严洞石刻景区建设项目、资阳市现代粮食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乐至县大地春园林美食城建设项目、四川原酒储存交易基地建设项目、资阳国际音乐节、资阳人文化产业园、幸福谷婚礼文化旅游度假区二期工程、花溪谷文化旅游度假区、安岳石刻文化产业园、安岳柠檬文化音乐季、乐至闲宁村川西民俗文化旅游度假区、乐至文化创意产业园。
 
 3、循环经济建筑示范项目
 
资阳万达华城项目、中铁滨江国际项目、中城建弘城水韵项目、中交锦湾项目、乐至世俊国际项目、宝光香槟城项目、国禄城市之星项目、希望城项目、凤凰城项目、筑鼎凯旋国际、雁江区中城建新城市广场、置地九龙城市综合体、蜀南气矿勘探井开发井建设项目
 
 
4、农业循环经济项目
 
安岳中国柠檬产业园、安岳、乐至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圣美循环经济园、“资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项目、生猪深加工技术提升项目、柠檬、苕粉、调味品、果蔬加工企业扩能技改项目、天然水果饮料深加工项目、果酒、中药饮片、环保农药项目、安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机场临空休闲农业区、雁江晏家坝观光农业示范区、雁江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安岳文化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试验区、乐至国家林业示范园区、乐至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乐至圣美园畜牧科技示范园、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粮食生产提升工程(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牛羊富民工程、水产保增工程、现代林业基地建设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程、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整县推进项目
 
 
5、循环经济民生工程项目
 
水务: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毗河供水二期工程、关刀桥水库项目、城西、踏水、鲤鱼、十里河等水库项目、老鹰水库第三期饮水管道、城区备用水源水库建设、启动城东水厂建设、建成安岳、乐至2个污水处理厂项目、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阳化河水环境治理、降溪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安岳县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工程、乐至县城河城区段改造二期工程、资阳市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两湖源(张家岩水库)自然生态保护项目、蒙溪河小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安岳县城南水环境打造(含城南湿地公园)项目、安岳县滴水湖城市绿心建设项目、安岳县红双堰河水景观建设项目
 
文卫体:省级森林城市创建项目、乐至县南塔山生态公园开发建设项目、沱江景观带城市公园建设、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项目、市文体中心建设项目、山体健身绿道项目、资阳市老年护理院、雁江区社会福利中心长弘养护示范中心、资阳市中和龙潭养生庄园、资阳市怡心养老院、资阳市中医医院医养中心、卧佛院跑马滩阳光养老产业项目、安岳县仁爱医院(养护院)、乐至县亿家园爱晚中心、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省级20所、市级30所、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0所、市级体育人才基地5个、资阳市全民健身中心、资阳市体育场(足球场)、凤岭公园体育设施改造工程、安岳县体育中心、乐至县体育中心、安岳县城西部健身氧吧生态区建设项目、
 
基础设施:光纤入户工程、农村农民上网工程、资阳市移动宽带进乡镇(惠民工程)建设项目、中国电信4G无线网络建设项目、移动4G网络及“无线城市”通信建设工程、资阳市博物馆、档案馆、资阳市垃圾环保发电项目、乐至县童家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安岳县城市生活垃圾环保发电项目、资阳城北等棚户区改造、二环路B段等保障性住房及安置还房建设项目、城北片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九曲河生态资阳段A1和A2区地下停车场项目、晨风广场地下停车场项目、幸福大道东侧小广场地下停车场项目、资阳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新建500千伏岳新变电站、接入500千伏洪南线、扩建安岳县城、广惠变电站为220千伏、新建离山、文化、乾龙220千伏变电站、启动雁江临江220千伏输变电工程、资铁变电站、乐至110千伏玉龙湖输变电站及配套出线工程、新建35千伏变电站4座、扩建变电站5座、新增变电容量12.52万千伏安、城网、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安岳城东城南电力电缆入地建设、农村电网“一乡一线”改造、西南石油蜀南气矿安岳区块天然气开采管网及井场设施建设、CNG和LNG加气站建设、中石化20万立方储油库、安岳县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回收处置系统建设项目、乐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二期工程

保障体系建设

 

 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强化财政资金和社会融资的联动,探索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再生资源回收等领域引入PPP模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设立资阳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推广,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等活动。将循环经济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发展列入资阳市科技发展规划和高薪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使其产业发展方向朝向更加符合国家总体循环经济要求的方向发展。

 

      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采取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和支持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活动。加强税收调节,全面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开展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征税范围,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降低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相关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以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对环保型产业进行投资,进而推动资阳市环保产业的发展。

 

实行合理的价格政策和收费制度以节能为导向,重点推进水、电、气等生产要素和能源产品价格改革,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体系。大力完善危险废弃物,如医疗废弃物,工业危险废弃物及其他危险废弃物的处置费用机制,同时,完善大气,水体,工业以及噪音超标等污染物的排放收费政策。此外,逐步建立制定排污权交易价格制度,试行二氧化硫等其他污染气体排放总量的初始有偿分配使用机制,利用价格手段鼓励企业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提高循环经济适用技术自主开发能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资源开发技术为核心,推进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经济水平的基础理论和评价机制研究。加快减量化再利用与再制造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共生与链接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研发制造。重点加强炉渣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弃物减量化处理及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生物质废弃物高效利用等技术,推进大型装备产业化发展。同时,深化固体弃物循环利用管理和决策共性技术创新,加强典型地区循环经济发展集成示范作用,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节能技术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循环经济发展技术研发、资源综合利用等问题的横向合作,利用高新技术对现有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其更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行业、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途径,大力宣传节能环保技术。采取召开循环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现场推广会、成果展示会等方式,将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和鼓励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全力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支撑。通过创新科技,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发展目标,尽可能把污染排放和环境损害降到最低。主要加强对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行业和地区的物质流动和物质代谢规律的研究,推广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代谢重组技术。同时,制定实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政策,设立相关节能技术导向目录以及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节水、环保装备目录。

 

 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机制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进行全方位、多元化投资。积极提供包括银行信贷、外国政府转贷款、债券承销、保理、融资租赁等多重融资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积极落实对绿色债券的指引,健全绿色评级体系。加强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的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成立各类绿色产业基金。

 

     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快自然资源及相关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全面反映资源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市场价格机制,进一步完善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价的有关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推动区域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推行节能量、排污权、碳排放量、水权交易制度,进而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对排污严重的企业征收排污费,促使企业主动治理污染。

 

 依照《循环经济促进法》,加大监管力度对能耗高、污染重、影响资阳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行业和企业,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约束性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进一步推行排污许可证颁发制度,加强对企业废弃物排放和放置的监督管理,鼓励有条件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提高企业循环发展能力和产品的竞争力。

 

    积极推进绿色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制订工作积极推进省级市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和产业技术联盟积极开发,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标准。推动本市节能环保低碳企业和标准化组织与国内外先进标准化机构开展战略合作,进而促进本市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节能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

 

 建立为发展循环经济服务的公共信息化网络逐步形成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孵化培育以及市绿色产业基地建设的循环经济支持系统。根据国家发布的《“互联网+”资源循环行动方案》,结合资阳市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行动方案,支持回收行业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推广“互联网+回收”新模式。

 

      建立公共性污染物交易中心:培育和发展面向全市的可再生资源废物回收市场,建立区域废物交易中心,加快研究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交易机制。逐步提高排污权有偿使用普及率,加强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将排污权有偿使用工作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项目审批和“三个同时”验收等环境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活跃公共性污染物交易市场,做好有偿使用费收缴工作,探索收缴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对指标储备库的管理,继续做好富余指标回购储备工作。

 

加快循环经济管理、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建设高水平的循环经济人才队伍,重点培养再制造、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及管理人才。依托省内外各大高等院校、各研究学院以及外地专家,举办有关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题培训活动,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具备节能环保理念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健全常规性宣传和舆论引导普及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环保基础知识,提高公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崇尚节约、绿色环保的良好社会风尚。倡导和鼓励开展“环保志愿者”“节能宣传周”“节水宣传周”等公益性活动,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鼓励全体公民积极投身于节约能源资源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资阳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良好型绿色城市。

      建立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制度定期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关于节能环保的知识培训,目的使参加培训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工人联合会、青年联合会和妇女联合会等群众群体作用,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公众的循环经济知识普及和教育力度,编写各种有关循环经济的科普读物和指导守则。将循环经济的有关知识纳入大、中、小学生教材,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培训教育体系。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利用外资渠道积极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污染防治、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积极引进、吸收、利用发达国家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以及绿色再制造等先进技术,为资阳市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产业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

 

    建立跨区域的能源资源利用协调机制构建跨城市、跨地区的绿色产业链接,推动资阳与其他循环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共同推进节能、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项目的发展。 

 

 

主办: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电话:028-26110346
蜀ICP备19015333号-1 网站标识码:5120000028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241号  [ 管理员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