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法治建设推进有力
1.组织领导落实到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成立以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及时更新领导小组成员,将法治政府建设与发展改革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及时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组会、主任办公会、干部职工会学习内容,全委干部职工法治意识显著增强。
2.制度责任明确到位。强化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建立年度述法制度,把领导干部年度述法与述职述廉有机融合。落实会前学法制度。制定年度会前学法计划,确保在委党组会、主任办公会前每月至少1次学法安排,重点学习与发展改革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学法氛围。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全面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狠抓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十项规定,修订出台《中共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会议事规则》《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事规则》。
3.公正执法执行到位。完善行政执法机制,围绕落实《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程序规定》《行政执法案件立案制度》《行政执法案件取证规则》《行政处罚案件审理规定》等行政执法制度规范,落实《行政执法工作规则》。严格执行裁量权标准,办理案件均将裁量权标准作为案审会重点内容开展讨论。落实重大行政执法案件“三项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法制审核、案件公示和案件备案工作。四是推动行政执法新常态,完成粮食、招投标领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严格执行《关于服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的通知》《行政处罚“三张清单”》相关规定。
4.法治氛围营造到位。扎实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健全普法领导小组,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制定和落实普法责任清单,开展“绿色低碳 节能现行”、“禁塑”、“粮食安全”等宣传。通过门户网站开设政策法规宣传专栏,适时更新宣传主题和宣传内容,同时通过委门户网站公开信息数349条,发布政务微信148条。组织全市发展改革系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普法培训和讲座,并针对民法典、招投标、能源、工程项目建设、价格等法律法规开展专题法律知识讲座。组织全委干部职工参加法律知识在线学习考试,共计76人考试合格。
(二)重点领域成效明显
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与营商环境、项目审批、招投标管理、价格收费管理、信用体系等关键环节融合推进。
1.营商环境建设效果良好。一是成都都市圈协同立法有序推进,《资阳市营商环境条例(初稿)》已提交市司法局进行合法性审查,目前正抓紧修改完善。二是都市圈信用体系协同共建,建立健全信用都市圈建设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信用都市圈信用数据共享互认工作机制,实现每日实时更新同步数据,目前已累计分享41076条。三是包容审慎柔性执法不断规范,出台包容审慎监管实施意见,制定“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三张清单,探索对“四新经济”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四是案件执行效率明显提升,对依法应该受理的一审民事、行政、刑事自诉、强制执行和国家赔偿申请,实行20分钟立案。成立13个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推广运用“零接触”“云闪付”执行模式,实现涉外纠纷案件快立、快审、快执。
2.招标投标活动依法规范。一是健全“三大机制”提升交易监管成效,持续优化“1 8 N”专班工作机制,召开调度会议5次;健全与各级纪检监察、审计等机关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开展专题研判会5次;完善联合督导检查机制,对149个项目开展了覆盖检查,发现问题6个。二是夯实“三大举措”促进案件协同查办,开展规避招标集中清理,5个项目处理完结,6个项目立案调查;公安系统实行“红、黄、绿”三色工作机制,梳理串通投标案件线索16条,立案23件,打击18人;完善四位一体联动查处工作体系,线索互移11条,立案24起,对43件办结案件开展监督检查,招投标领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得到巩固。三是筑牢“四项措施”降低交易制度成本,投标保证金保单、保函替代率81.98%;电子化招标项目165个,占比94.8%;开展异地远程评标54次,不见面开标项目148个;鼓励免除投标担保,实现保证金到期自动退还,提升行政服务质量。四是建立“四个制度”规范各方主体行为,修订起草《工作指引》,制定60条举措,对市场主体进行刚性约束;修订起草《评定分离机制实施细则》,将评标与定标环节制度性分离;起草《插手干预行为负面清单》,进一步划清纪律红线;对安岳县39个项目创新开展招标文件公平竞争审查,规范招标文件编制工作。
3.负面清单管理全面落实。一是联合市商务局印发《关于做
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明确相关工作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坚决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得自行发布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二是按照“一案一核查、一案一通报”原则,建立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和报送机制,按季度对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典型案例情况进行排查,截至目前,我市无清单之外违规设立的准入许可,无准入环节违规设置的隐性门槛,无清单之外违规制定的其他形式的负面清单。
4.全力保供稳价改善民生。一是推进天然气配气价格校核,降低非居工业用气配气价格0.06元/立方米,每年减轻用户负担200万元以上。严格落实水电气“欠费不断供、免收6个月滞纳金”,帮助企业抗击疫情影响渡过难关。会同有关部门整治涉企乱收费,清退违规收费141.02万元。二是加强价格监测预警,确保了全市重要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平稳,组织投放政府储备冻猪肉213.4吨,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500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众73万人次。三是指导企业科学购电、合理用电,降低用电成本。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43.37万亩,累计完成改革面积147.47万亩,提前3年完成全部改革任务。推行供水供气安装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力求发现问题线索督促整改。规范民办学校收费,清理学校乱收费。
5.强化信用监管成效凸显。印发《2022年社会信用建设工作要点》,全力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一是加大市场主体经营数据归集,为市场主体信用实现精准画像,现平台对接归集水、气、燃气等数据1287743条,社保欠缴数据241 条,公积金欠缴数据1884条,“双公示”数据 86001条,行政强制等5类行政管理信息数据3049条。二是开展信用评价,研究制定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标准,坚持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结合,创新监管理念、制度、方式,在劳动保护领域开展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在环境保护领域将企业信用评价作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工作的重要依据、在税务监管领域以纳税信用为依据对纳税企业企业采取分级分类的监管和奖惩政策。三是拓展信用应用,建设联合奖惩平台,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形成数据归集工作机制,今年通过信用中国(资阳)网站进公示执行期黑名单 194条,红名单1800余条,并向国家联合奖惩系统进行上报,扩大联合奖惩公示覆盖面。同时,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事项中,积极发挥信用数据应用价值。
二、2023年工作打算
(一)持续加大法治宣传。持续通过制定年度法治宣传和学法计划,利用宪法日、节能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以及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法治长廊等媒介,进一步加强对发展改革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
(二)提升优化招标投标。以“信用激励”激发市场主体诚实守信,推进动态监管和大数据监管,建立投标、履约、质量保证金差异化缴纳制度。全面推行“数字化监管”营造优良市场环境,优化提升招投标电子化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打击招标投标违法行为。
(三)继续优化审批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抓好“一件事一次办”、“川渝通办”、“省内通办”等工作,认真落实“一窗进出、并联审批、全程代办”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依法高效审批项目。督促抓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督促落实项目代码应用、加强审批信息归集、落实项目在线监测、加强统筹协调运行。
(三)持续完善信用监管。对标对表《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标(2022年版)》,将市场主体水电气、纳税、社保、公积金等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到平台,加强网站信用工作展示宣传,推送相关信用信息数据,完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巩固提升城市信用监测水平。